导语
Introduction
当降价促销成为日常,产品上新速度超乎想象,车展的召开与否,好像失去了往日的意义。
(资料图)
作者丨曹佳东
责编丨曹佳东
编辑丨靳鹏辉
当疫情的阴霾逐渐散去,2023年的中国车市照理该进入一个全面腾飞的新时期。这不仅是出于对消费复苏的考虑,也是因为行业转型所带来的发展浪潮,让外界看到了国内市场的弥足潜力。
虽说,随着电动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合资车企自今年起,开始陷入无尽的悲伤,卖厂求生、间歇性停产、乃至彻底摆烂,众生相下,属于它们的未来变得愈发黯淡。但换个方向去看,在比亚迪的带动下,无论新旧势力间的争斗有多么凶狠,中国车企高举大旗向施压的举动确是那样一致。
半年前的上海车展,就有人在调侃,经过三年的埋头苦干,中国车企终于让各大合资品牌沦为了陪衬,让外国友人感受到了什么才是行业转型的力量。甭管这样的观点是否偏颇,现阶段所呈现出的种种迹象,好像很是和此种趋势相仿。
只是,值此成都车展开幕之际,当合资和自主品牌间的分化愈发剧烈,当消费者在面对车市纷争时,只求价格一步到位的心态未曾不变,我们还是很难说,2023年的车市可以在内卷中获得新生。疫情终了后的产业复苏是我们每个人都在期待的,好像又免不了被现实的狗血反复暴击。
无休止的相互竞争已经进行了半年,到了这一刻,传统车企不愿多花心思在车展上,新势力亦无力在此拿出更多的创收筹码,这一切都直接指向一个结果:只要大环境不如意,谁都别想独善其身。
“在一起,才是中国品牌”的口号喊得再响亮,商场如战场的格局永远不会改变。生死面前,何来情义?意气风发的比亚迪、阴阳怪气的长城、应声附和的“蔚小理”,人人都有着自己的打算。而成都终究只会再次成为所有人走个过场的小小阵地罢了。
价格战下,车展变味了吗?
车展究竟在中国车市中充当着一个怎样的角色?自从行业被转型的浪潮裹挟着向前,继续扮演车企大秀拳脚的舞台,或是索性沦为以卖车为核心要义的展销会,其边界就变得甚是模糊。
今年以来,随着市场未如期带出报复性消费风起的节奏,车企早就耐不住性子,在车展到来以前就选择去解决危机。年初由特斯拉发起的降价潮,发酵到最后直接将“价格战”的战火伸到车市的各个角落。
较为弱势的合资企业不管不顾地将屠刀砍向了自己的命脉,新兴车企紧跟着拿命赔上赌桌,不带一丝犹豫的同时,更有持续加码的势头。
都说,今年是买车最好的年份。车企都豁出命地让利于民,我们岂有无动于衷的理由。燃油车降价、电动车也降价,此时不出手,更待何时。12万的雪铁龙C6、9万的马自达昂克赛拉、12.5万的大众ID.3……打折新车比比皆是。
为了求量,什么时候,身在中国的车企这么不管不顾了?
或许,这个问题至今都没人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市场变迁的节奏太过迷幻。价格战下,没有谁是胜者。而于车展来说,当市场经历一轮又一轮的洗礼,却仍未迎来曙光,其召开的宗旨,除了完成车企既定的销量KPI,似乎别无他用。
“价格都降成这样了,再没人来买车,像话吗?”局内人带着这样的愤慨,一边在对外说明,嗷嗷待哺的经销商亟需一些回血的资本,那另一边,总意味着,广大的汽车企业,在生死存亡面前,已经到了一个非常时期。
早在6月召开的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上,我们就见识到了,又一届以卖车为主要任务的大型车展所透露出的金钱之味。
媒体日开放的同时,遍及全场的誓师大会一度将人拉到了状况之外。宣传单配合降价促销的横幅,满坑满谷的销售员搭配偌大的洽谈室,只在向我们传递一个信号:2023年的中国车市,并没有向着“人人手拉手高唱赞歌”的发展方向而去。
是的,在大规模降价的前提下,不降价就会失去市场,没有市场企业就很难活下去。如果这就是个死循环,那任何一个车企都逃脱不了现实。
对此,作为旁观者的我们可以给出质疑。然而,随着时间进入到下半年,我相信,要是成都车展都不能再为车企带去销量和声量的助力,这个已经被定型的循环,何时能被打破,将变得遥遥无期。
在成都车展前夕,大量新车接连上市。此种所有人都躲着车展走的发布节奏,并不是第一次出现。从车企意识到扎堆车展后的信息大爆炸不能使之破圈开始,首发新车集体“逃离”大型车展已是习以为常了。那如今,即便车展能如期召开,车企可否从中获得自己想要的,自然也没了一个定数。
谁来拯救集体哑火的合资?
“没有预算了,不参加了。”成都车展前夕,身在合资车企的朋友不经意说出这么一句话。你说,这是用来掩盖自己没有新品发布的尴尬也好,或是真的出于对现实的妥协,相信“无奈”总是贯穿合资车企当前发展的始末。
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7月,自主品牌的零售销量同比增长15%至94万辆,继续保持明显上涨,其份额冲高至53.2%,同比增加5.8个百分点,这是历史上自主在零售市场第二高的份额,仅次于去年11月的53.4%。而这也让今年自主在零售市场累计份额再度回到50%。
属于中国车企的盛世来临了。从上海到成都,市场份额的急速变化下,除了有着消费者放下品牌崇拜转投中国车企的原因,想必也离不开围绕中国的行业变革,疯狂更改游戏规则的背景。
而本届车展,从目前曝光的信息可知,除了华晨宝马全新一代5系、北京现代中期改款伊兰特以外,合资车企带来的新品就寥寥无几了。反之,所有占据流量焦点的新车,背后清一色为自主车企。
不出意外,方程豹豹5、比亚迪宋L、MG Cyberster、长安启源A07等侧重各类细分市场的国产车,会成为技压同类合资车型的筹码。
而这些迹象能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明在上海车展发生的将再次于成都上演。随着合资品牌跟不上中国车市的变化,产品推陈出新的频率很难和国内大环境契合,大型车展最后只是成为国内厂家间互相争斗的擂台。以成都车展为起点,相信此种现象会越来越明显。
本以为,当中国市场的发展走势脱离全球车业的既有轨迹,每一股坚守在此的外资力量会有所变通。时隔半年,为了抹除在上海遇到的冷漠,它们也该在这个节点拿出一些新花样。
毕竟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发生在市场内部的竞争有多么残酷,大众、丰田、本田们的处境就有多么难受。了了新车的推出,显然无法此期间对主流中国车企的向上冲击予以反抗。
我知道,由于国内舆论的带动和电动化进程的加速,在消费枷锁解除后,太多人不再对合资品牌充满幻想。后者销量端止不住的下滑,已经是一件很难翻转的事实。
只可惜,单以本届成都车展开展前的信息来论,不管举办的规模有多大,集结了多少即将发售的新车,合资集体哑火的程度,还是出乎了外界的意料。
换句话说,对于车展,如果那些原本强势的老牌车企不再抱有期待,在中国品牌集体进攻的势头,阶段性放弃反抗,进而一步步陷入被动,真的很难想象,未来的中国车市将呈现出何种格局。
继现代、雪佛兰、斯柯达等一堆品牌选择躺平后,主流合资品牌中愿意在车展上投入精力的就已所剩无几。本田、丰田、日产和大众是当前尚能与中国车企对抗的四个品牌,然而,鉴于消费环境不断被重塑,从成都车展开始,真的很难不认为,车展已经成了形式主义的一个表达。
原文标题 : 车展失势,从成都开始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