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聚看点】重磅利好!上海发布《三年行动计划》,2025年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360台/万人

来源:时间:2023-06-15 19:48:06

6月15日,上海市政府发布了《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


(相关资料图)

《行动计划》提出,到2025年,“2+(3+6)+(4+5)”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夯实,工业增加值超过1.3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5%以上,工业投资年均增长5%,制造业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功能地位显著增强。

一、高端制造引领功能大幅提升。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5%,工业劳动生产率超过50万元/人,三大先导产业总规模达1.8万亿元。

二、自主创新策源水平显著增强。一批关键领域实现攻关突破,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持续提高,重点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达2.5%以上。

三、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成效明显。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比例达80%以上,工业机器人使用密度力争达360台/万人,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持续下降。

四、企业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整体提升。形成以领航企业、科技型企业、“专精特新”企业为重点的梯队成长体系,卓越制造企业群体不断发展壮大。

在《行动计划》中,对机器人行业的支持占据着重要部分,其中提到:

其一,要加快传统制造业数字化改造。推动传统制造业企业加快机器人应用、设备联网和生产环节数字化连接,实现40万家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

其二,要加快建设智能工厂。实施智能工厂领航计划,制定“一厂一方案”,打造20家标杆性智能工厂、200家示范性智能工厂,新增应用工业机器人不少于2万台。

对于机器人行业的未来布局,《行动计划》指出,瞄准人工智能技术前沿,构建通用大模型,面向垂直领域发展产业生态,建设国际算法创新基地,加快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打造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机器人、智能穿戴、虚拟显示等终端品牌;加速布局未来产业细分领域,建设张江、临港、大零号湾等未来产业先导区。

2025年上海机器人产业关联规模达1000亿

上海机器人产业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经过多年的发展,包括工业机器人“四大家族”ABB、安川电机、FANUC和KUKA都已落地上海,新时达、节卡、新松等本土机器人企业也乘势而上,同时还有一批优秀的服务机器人企业涌现出来,比如专注于康复机器人的傅里叶智能、专注于送餐配送的擎朗智能、专注于卫生清洁机器人的高仙机器人等。

此前,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九部门发布了《上海市智能机器人标杆企业与应用场景推荐目录》,首批包括41家企业品牌及52个应用场景,分为工业智能、医疗健康、建筑服务、农业服务、公共服务、家用服务、特种应急七大类典型场景。

未来,还将推出第二批、第三批目录,并搭建机器人企业与用户单位对接的信息渠道,推广应用一批可复制可借鉴的发展成果,围绕目录开展宣传推广、鼓励市场对接、支持企业成长等工作。

数据显示,2021年,上海工业机器人产量超过7万台,同比增长34%;2022年,在疫情严重的影响下,上海工业机器人年产量预计将达7.5万台以上,实现同比增长6%,产量居国内城市首位。

同时2022年也是上海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井喷的一年,不少企业的产品在医疗、建筑、农业、商业、家用、应急等领域成功落地,根据浦东科经委的数据,2024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可达100亿美元,发展空间广阔。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表示,到2025年,上海将力争打造10家行业一流的机器人头部品牌、100个标杆示范的机器人应用场景,1000亿元机器人关联产业规模。

点击查看《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全文。

关键词:

图文推荐

热门文字

标签

精彩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