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热门:嘀嗒出行,不再顺风

来源:产业科技时间:2023-06-02 11:49:51

来源 | 产业科技

吃尽红利后,嘀嗒陷入焦虑。

早年间,网约车大战正酣,嘀嗒找准顺风车市场空白,直切巨头忽视的细分垂类场景,成为出行服务平台大战中少有的幸存者之一。


(资料图)

从嘀嗒的突围策略看,比较符合破坏性创新理论。即在其他网约车企业围绕快车展开车轮战时,嘀嗒选择从低价、长尾需求切入,成功开辟出网约车主流市场之外的低端市场和全新市场。

不过,胜利的时刻转瞬即逝,鲜花和掌声之外,多重压力向嘀嗒袭来。当嘀嗒在顺风车领域夺得榜首时,增长很快触及天花板,但想提升产品或服务的主流属性,向以快车为代表的主流市场进发,绝非易事。

或是为了免于消耗,嘀嗒仍选择从出租车等细分场景摸索增量,但这对于嘀嗒的估值和成长而言,显然不够有张力。况且,在嘀嗒身后,新老势力齐聚顺风车赛道,嘀嗒早期的份额优势已被蚕食,生态裂痕渐生。

前有狼后有虎,留给嘀嗒躲闪的空间越来越窄,备足子弹,直面进攻或防守,成为嘀嗒当前的战略核心。而上市,是嘀嗒维持战略最后的倔强。

两次递表未果后,嘀嗒出行于今年年初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开始了第三次IPO冲刺。据招股书,自 2019 年首次盈利以来,嘀嗒出行已经维持四年盈利。

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前9个月,嘀嗒出行营业收入分别为 7.542 亿元、7.806 亿元和 4.283 亿元。调整后净利润则分别为 3.433 亿元、2.380 亿元和 0.654 亿元。

按交易总额及顺风车搭乘次数计算,嘀嗒出行于2021年成为中国顺风车市场中经营最大且唯一实现盈利的顺风车平台。但问题也很明显,过于依赖顺风车这一单一业务板块,嘀嗒出行过早触及营收瓶颈,应对市场风险的防守能力孱弱,收入和利润越来越少。

当业务不再顺风时,量缩是必然结果。

乱中求生

2014年,嘀嗒出行悄然而生。

就在滴滴与Uber两大网约车平台疯狂争抢国内出行服务市场,曹操出行、神州专车、首汽约车等相继加入混战的紧急关头,嘀嗒走了一条不一样的路。

与各个网约车平台抢生意相反,嘀嗒上线后坚持“不做专车和快车” ,而是另辟蹊径,专注私人小客车合乘、车主和乘客顺路搭乘领域,推出了行业1对1顺路拼车模式,发力顺风车市场。

嘀嗒出行倡导,以为车主和乘客基于节约出行成本为目的,通过不增加额外车辆基础上的「挖潜增效」,在「不给城市添堵」的前提下,提升车辆的使用及响应效率,“让路上没有空车”。

这种独具优势的轻资产运作模式,不依赖大量资本投资或流量购买,不拥有或租赁车队车辆,不承担任何汽车拥有成本,也不需要向私家车主和出租车司机提供大量补贴,使嘀嗒出行以最小的增量成本来快速扩大业务规模。

成立不到两年时间,嘀嗒出行用户数就达6000万,车主达1000万。

2018年前后,滴滴陷入顺风车恶性安全事件,顺风车业务被迫暂停,App 受监管下架,时间长达一年多。利用巨头下线的时间差,嘀嗒出行的顺风车业务突飞猛进。

2019年,嘀嗒出行交易总额达到110亿元,其中顺风车交易额达85亿元,同比增长347.4%,并成功以66.5%的份额占据了顺风车细分市场的头把交椅。

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前三季度,顺风车平台服务收入分别为6.72亿元、6.95亿元、3.9亿元,并已在全国366个城市提供顺风车平台服务,拥有约1240万名认证私家车车主。

虽然在顺风车细分市场占据了领先的市场份额,但是该业务的增长已经到达天花板,嘀嗒出行难以在这个领域获得更大的增长。开辟新场景和新方向,是嘀嗒面临的紧急命题。

2017年,嘀嗒正式进入传统出租车市场,推出了“出租车三化工程”,即数字智能化、网约化、线上线下一体化,进而推动出租车服务管理数字化,最终实现“扬召+网约”双向增量发展,助力出租车行业复兴。

据2022年9月数据显示,嘀嗒出行出租车三化签约城市已增至36个,智慧码扫码总次数已达3.41亿人次。

嘀嗒出行通过模式创新和技术赋能,专注出租车和顺风车,形成商业出行和互助出行结合的新方式,组成“顺风车业务+出租车网约服务+广告及其他服务”,单纯清晰的营收结构。但业绩缩水,增速下滑,也印证嘀嗒场景开拓和模式创新效果甚微。

不再顺风

顺风车业务始终是嘀嗒出行的主要营收来源,出租车网约服务和广告收入都相对较少,对企业的营收贡献也较小。

据招股书显示,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前三季度,顺风车平台服务收入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89.1%、89%及91.1%。

然而,顺风车业务的合规性与安全性始终面临着较大争议。

正如嘀嗒出行在招股书里所列的风险提示,公司面临顺风车市场法规有关的不确定性因素,不遵守法规、发牌制度发生变动可能对其业务和经营业绩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招股书提到,其顺风车平台累计接获 57 宗行政罚款,其中36宗后续已于截至本文件日期撤销。余下21宗行政罚款由5000元至3万元不等,合共约为55万元。

同时,针对顺风车导航定位不准、黑车司机获客乱象、车主乘客双向投诉处理能力薄弱、乘客的人身安全隐等问题,嘀嗒出行多次被监管约谈、点名,客户流失隐患增加。

另一方面,随着行业大哥滴滴整改归来,后起之秀哈啰强势切入,以及小花猪、一喂、快滴、乐拼用车等多方运营商都来分一杯羹,顺风车市场竞争越发激烈,市场份额已被不断被瓜分蚕食。

2021 年,嘀嗒出行在顺风车的市场占有率已从2019年的66.5%下滑到38.1%,仅领先第二名6.6个百分点。

到2022 年,根据哈啰顺风车公布的数据显示,平台内完成的顺路合乘订单达到1.5亿次。而嘀嗒出行招股书公布,去年前三季度的顺风车搭乘量为 0.721 亿次,国内最大顺风车平台的地位难保。

为抢占市场,嘀嗒出行开启补贴模式,增加了私家车车主补贴及提高顺风车出行保险保额上限。在提升平台竞争力的同时,导致顺风车服务成本增速高于收入增速。顺风车服务毛利率随之下滑,从2019年的86.7%下滑至2022年的80.5%。

此外从体量上限看,顺风车市场本就是一个规模较小的非主流场景。这也意味着,顺风车的天花板并不高,如果过于依赖顺风车,嘀嗒出行体量增速也将受到极大限制。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数据,2019年时,中国共享出行市场总规模约为2473亿元,其中顺风车市场规模约140亿元,占比5.7%,过去的三年间,规模增幅81亿,预计到2025年将增长至6.4%。虽是增长,但规模占比较小。

继续补贴,守存量拉增量,是嘀嗒逆风后的必然选择。嘀嗒苦求上市,也是为此。

嘀嗒出行表示,此次IPO募资拟重点用于:提升技术能力及升级安全机制;扩大用户群并加强营销及推广计划;增强变现能力;在中国出行市场价值链中选择性地寻求战略联盟及投资收购机会等方面。

可见得,嘀嗒出行正在努力寻找新的增长点,以客群和场景延伸,探索能够满足多样化出行需求的可持续路径。但出行服务赛道每个角落都挤满了玩家,嘀嗒没进一步,都会尝到存量的苦头。

原文标题 : 嘀嗒出行,不再顺风

关键词:

图文推荐

热门文字

标签

精彩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