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路口抉择!
作者:夏逢
编辑:茂贞
【资料图】
风品:恪圭
来源:首财——首条财经研究院
ChatGPT大火,带热一批概念股。然专注AI人工智能16年的思必驰,却折戟IPO关口。
5月9日,思必驰首发上会未通过,堪称报了一个冷门。到底差在哪呢?
1
三年累亏7.7亿 未分配利润-6.7亿
2022年7月,思必驰科创板IPO获得受理,同年8月进入问询状态,先后经历三轮审核问询,直至此次上会被否。
上市委从核心技术竞争力、经营能力持续性、扭亏为盈的合理性和市场环境三方面,质疑了思必驰的上市实力。
不算多苛求。2020年至2022年,思必驰营收2.37亿元、3.07亿元和4.23亿元;同期归属净利为-1.80 亿元、-2.98 亿元和-2.64 亿元。
虽然营收连增,却始终处于亏损,三年累亏7.77亿元,截至报告期末,该公司合并口径未分配利润为-6.73亿元,存在大额未弥补亏损。
2019-2022年,思必驰主营业务毛利为0.83亿元、1.65亿元、1.79亿元,综合毛利率72.17%、69.74%、58.15%和57.91%,持续下降。
对此,思必驰称,主因报告期内公司产品结构变化,毛利率相对较低的软硬一体化人工智能产品收入占比增加。
钱都花哪了呢?经营成本看,用于软硬一体化人工智能产品的材料费占据大头,约占总营业成本50%。
期间费用更超出当期营收。2019-2021年占营收比达326.47%、173.48%和185.83%。花的远比挣得多,亏损就在情理中。
入不敷出,资金链压力自然就大。2020年-2022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11亿元、-2.63亿元和-25974万元,均为负值。
股神巴菲特曾言,现金就像氧气,当缺少时才发现有多重要。尤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堪比企业血液,甚至比利润还重要,是衡量企业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强弱、经营成果发展质量的重要依据。
不禁疑问,思必驰的经营能力如何、持续性稳健、精细化水平咋样?何时形成盈利能力?
2
大股东减持、市占率3%
2026年扭亏?
当然,思必驰给出了盈利时间表。
公司表示,基于行业数据和公司管理层测算,扭亏为盈的时间节点约在2026年左右。
如要在上述时间节点实现扭亏,预计2026年营收规模达到24.51亿元,较2022年4.23亿元的营收规模增长近6倍;预计2021年到2026年收入复合增长率为51.46%。
信心够足,然如上市委的所问,上述扭亏有多少合理性。
行业分析师于盛梅表示,如果商业化力度加大,这个增速并不难实现。不过第三方统计的行业增速要低于这个数字,较乐观增速大概在40%左右。且营收规模只是一方面,还要防止越卖越亏现象出现。从往期思必驰的成本费用支出看,若以此堆出上述增速体量,盈利或陷入死循环。
上市委亦要求,结合行业竞争格局、龙头企业近三年经营情况,进一步说明公司预测未来四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的合理性和审慎性,以及结合公司报告期持续亏损、净资产大幅下降等情况,说明公司经营能力的可持续性。
招股书显示,思必驰2007年成立,高始兴和俞凯分别直接持有公司11.5285%和7.9589%股份。同时,阿里网络、苏州联想之星持股13.22%、5.21%,位列第二、第六大股东。
公司前期备受资本青睐,共获7轮融资,总计超10亿元,投资方包括阿里巴巴、联想等。如2015年、2016年的B轮C轮融资中阿里累计投入3亿元,持股比一度达到18.32%,但此后再无追加投资。
2018年至2020年,联想三度减持思必驰。阿里也在2020年两次减持思必驰,且旗下天猫也从前五大客户名单中消失。
显然,惨淡业绩已让一些投资者无法淡定。而此番过会被否,又将掀起哪些衍生影响也值观察。
可以肯定的是,相比IPO,如何跑通当前商业模式、重塑盈利能力,才是思必驰的当务之急。
公开资料显示,思必驰是一家对话式人工智能平台型公司。核心技术能力主要由以对话为核心的全链路语音语言交互技术、软硬一体化人机对话系统构建能力和大规模自动化人工智能技术定制能力三部分构成。
2021年,智能人机交互软件产品0.65亿元,占比21.06%;软硬一体化人工智能产品1.02亿元,占比33.00%;对话式人工智能技术服务中技术授权服务0.74亿元,占比23.98%;定制开发服务为0.68亿元,占比21.96%。
据IDC报告,思必驰2021年市场份额约3%左右,并自2021年起,在中国语音语义市场份额排名保持第四。
虽然位列一线阵营,但与前三差距明显:科大讯飞、阿里、百度市占率为11%、7%和6%。
行业分析师刘锐玲表示,越是战略新兴赛道,迭代洗牌越激烈,头部企业往往有赢者通吃现象。以科大讯飞为例,2022年营收188.2亿元,归母净利5.61亿。相比之下思必驰不足5亿的营收甚至不及其零头。
3
前狼后虎 多少科创属性
据招股书,思必驰现阶段重点布局的领域包括智能汽车、智能家居、消费电子等物联网领域,以及数字政企,包括金融服务、交通物流等。业务多聚焦于B端。
在回复三轮问询时,思必驰表示,科大讯飞在存量市场占有领先地位,相比科大讯飞的广泛布局,公司将物联网领域相关业务作为发展重点,聚焦汽车和家居两场景,从智能终端产品切入市场。并扩大消费电子、智慧政企等领域的业务规模,从增量市场寻找新市场机会。
差异化破局,不失为一个突破口。考量在于,智能语音语义虽是新兴市场,但规模不大且竞争激烈。不少科技巨头已有布局,无论红海突围还是新场景孵化都非易事。
上升到行业赛道。AI火热是因大模型技术催生出很多行业热点,而思必驰并没在大模型领域布局,主要是基于传统的AI技术,而这些领域已是巨头林立。经过十多年发展,未成为行业龙头且仍不具备造血力,思必驰需要反思自身的战略布局、核心技术优势。
随着全面注册制落地,科创板更突出“硬科技”特色。在现场问询时,上市委要求思必驰,结合核心业务的市场竞争格局、核心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布局、核心技术的科技创新体现、核心技术与主要产品的升级迭代周期和研发储备等,对比同行业可比公司,说明公司核心技术的硬科技属性、差异化竞争的有效性。
思必驰风险提示也坦言,近年来,国内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迅速,竞争愈加激烈。在智能语音语言领域,国内主要企业除思必驰外还包括科大讯飞、云知声等。此外,百度、阿里等互联网企业也纷纷涉足人工智能行业,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同时,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亦有寒武纪等重要参与方。此外,公司还可能面临来自全球科技公司谷歌、苹果、微软、亚马逊、Nuance的潜在竞争。竞争加剧可能导致公司产品价格、 利润率或市场占有率有下降的风险。
简言之,新兴战略赛道掘金,硬科技属性、核心技术实力是重中之重,决定了企业的经营能力持续性、扭亏为盈胜算、市场江湖地位。
思必驰还差多少?上会被否背后,是否已来到一个发展十字路口。
本文为首财原创
原文标题 : 思必驰上会被否 到底差在哪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