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经历了巨额亏损的太极集团终于扭转了局面,该公司最新发布的年度业绩预盈公告显示,预计2022年实现3.1亿-3.7亿元的盈利。过去十几年来,太极集团几乎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究其原因,与该公司“重销售、轻研发”的经营模式有很大关系,即便是发奋图强向大健康产业转型,最后也不了了之。在业内人士看来,只有在研发、市场、运营等多个方面都下功夫,业绩才能实现有效提升,没有研发做底子的企业很难长久。
(资料图)
扭亏为盈
据太极集团财务部门初步测算,预计该公司2022年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1亿-3.7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将实现扭亏为盈,预计2022年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3.3亿-3.9亿元。
太极集团表示,2022年,公司聚焦主业发展,实施主品战略,加大了规模型大品种销售力度,并带动其他产品销售增长,同时严格管控成本费用,销售收入和毛利额均实现了较大增长。
2021年,太极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21.5亿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2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6.97亿元。
对于2021年亏损的原因,太极集团解释称,2020年公司利润主要为转让成都新衡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95%的股权获得收益4.04亿元,2021年度公司无重大资产转让收益。而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下降主要原因为,2021年公司实际控制人变更为国药集团后,对非主业和非盈利项目按照战略规划进行清理并拟暂停部分项目,对有减值迹象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3.66亿元,并计提员工设定受益计划1.43亿元,累计影响利润金额约5.09亿元。
《甲12号健闻》注意到,即便2020年太极集团因为转让旗下公司股权获利4.04亿元,最终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却只有6606.71 万元,也就是说,单论公司业务经营的业绩,该公司在2020年也是亏损的。
事实上,太极集团已经亏损多年,2010-2019年,该公司扣非净利分别为-6829万元、-1.33亿元、-2.43亿元、-1.72亿元、-2.81亿元、-5.36亿元、-4.4亿元、6437.48万元、-8362.94万元、-1.57亿元。
研发投入少
早在2011年,太极集团就提出了“十年千亿”的目标,其中,医药工业要达300亿元,医药商业为700亿元。
而在10年后的2021年,太极集团121.5亿元的营收中,医药工业占了76.9 亿元,医药商业占了73亿元,服务业及其他4659.63万元,分部间抵销29.6亿元。
可以说,“十年千亿”的目标,太极集团不仅没有达到,还相距甚远。2022年年初,太极集团又提出力争“十四五”末营业收入达到500亿元,将“科技创新列为企业发展战略之首”。
业绩上不去,目标达不到,和太极集团“重销售,轻研发”的经营方式有很大关系。2022年上半年,太极集团研发投入为4465.26万元,而销售费用约是研发费用的55倍,达到24.44亿元;2021年,太极集团销售费用为研发费用的41倍,占营收比例达34.7%。
因此,当其它医药公司每年开展新药立项、研发、审批的时候,太极集团却没有这方面的消息。2021年年报中,太极集团介绍,近20年来,公司科研成果丰硕,成功研发新药40余个、获国家新药证书30余个、生产批件70余个、临床批件20余个。这与其2012年的财报数据相比并无太多进步,2012年年报中,太极集团介绍,近10年来,公司科研成果丰硕,成功研发新药40个、获国家新药证书32个、生产批件65个、临床批件16个。
值得注意的是,这期间,太极集团还经历了混改,2020年10月国药集团通过增资入主,成为太极集团实际控制人,2021年4月,太极集团有限公司工商注册手续成功变更,整个重组混改工作全部完成。国药太极提出了“规范治理、聚焦主业、突破销售、提质增效”的工作方针,明确了“融合、重塑、提高”三大经营目标,对于研发也没有太多表述。
在海南博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邓之东看来,实现业绩的强力增长需要多管齐下:加大研发投入,不断研发,持续创新,满足市场需求;加强市场拓展、品牌建设和团队建设,提高市场竞争力;加强运营管理,优化供应链和渠道,提高利润率,增强盈利能力。
转型失败
虽然不重视研发,太极集团也不是没有想过通过改革来拓宽自己的路。
在太极集团提出的“十年千亿”目标中,就包括大健康产业将占这个目标的两成;2013年,太极集团提出下一步重点定位放在“大健康”产品上,从单纯的医药营销转向大健康服务模式;2015年,太极集团重磅推出太极水,并赋予这款产品五年实现100亿元、其他大健康相关产品100亿元的“双百亿构想”。
彼时,云南白药、广药集团已经在大健康行业占据一席之地,其它药企也纷纷扎堆转型。据业内人士分析,当时全国有80%以上的药企都在布局大健康产业。
然而,不是所有的药企都能成功转型。2015年,刚推出的太极水售价高达11.9元/罐,销售渠道还是连锁药店和各地经销商,但销售成绩并不乐观,直到现在,《甲12号健闻》在淘宝上搜索到,这款水的价格已经降到60罐/210元,也就是每罐3.5元。
太极集团向大健康转型的计划也逐渐不再提起,甚至这么多年以来,太极集团的财报中从来没有单独开辟一块大健康板块,也没有披露过涉及太极水以及相关健康类产品的销售数据。对此,太极集团相关责任人曾对媒体解释为“产品还在推广期间,量没有上来,所以没有销售数据体现”。
2021年,太极集团曾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太极水属公司参股公司重庆阿依达太极泉水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公司不参与其生产经营。
目前,太极集团仍然会在公开回应中提到大健康,但不会再像以前一样重点说明。2022年,太极集团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公司未来将以科技创新为企业发展战略之首,并作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明确以中药为核心,化药、生物药、大健康产品为辅助的研发方向,发力创新药研发和主力品种二次开发,做强重点品类。
更值得注意的是,太极集团恐怕应该严把质量关。去年9月,太极集团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太极集团四川南充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藿香正气水(批号:2021013,2021046)甲醇量检测不符合规定,对未销售部分15677盒按程序全部召回;去年7月,太极集团控股子公司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青霉素V钾片(批号:201103)被监管部门通报有关物质检测不合格。
原文标题 : “重销售、轻研发”,太极集团还能撑多久?